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内分泌肿瘤。Marie于1886年首先描述肢端肥大症,1887年Minkowski论及肢端肥大症由垂体腺排列异常引起,1900年Benda认识到伴肢端肥大症的嗜酸性腺瘤并证明肿瘤是来自腺垂体细胞的真性肿瘤。
-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 发病部位:颅脑
- 挂号科室:脑外科,肿瘤科
-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 治疗率:70%
- 多发人群:30到60岁成人,育龄妇女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20000元)
- 检查项目: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垂体CT检查、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阿托品抑制GH试验、 梅毒血清试验、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GH、ACTH试验、 水负荷ADH抑制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醛固酮试验、 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伤寒、副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脑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值、 男性不育HCG刺激试验、 血清超敏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尿妊娠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 典型症状: 垂体功能减退、 弥漫性头痛、 鼻塞及反射性头痛、 垂体危象、 鼻塞、 弥漫性下腰痛、 弥漫性出血、 垂体性闭经、 产后垂体坏死、 垂体功能紊乱、 下肢弥漫性水肿、 弥漫性腹部骨化、 弥漫性脐周疼痛、 上腹弥漫性压痛、 弥漫性骨膜增厚、 尿道弥漫性浸润、 弥漫性鼓音、 弥漫性血管角化、 皮肤弥漫性红肿、 皮质功能减退、
- 并发症: 鼻中隔穿孔、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静脉畸形、 脑供血不足、 线粒体脑肌病、 脑挫裂伤、 脑胶质瘤、 小儿脑挫裂伤、 脑回状颅皮、 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 脑猪囊尾蚴病、 脑肺吸虫病、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 脑型血吸虫病、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