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孢子虫病(Rhinosporidiosis)是由希伯鼻孢子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及鼻黏膜的良性、慢性肉芽肿性感染。本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其他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国内,1979年李新章首报。多因接触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儿童及青年多见,男多于女,鼻部最常发病,约占所有患者的72%。初为乳头状,表面皱缩如疣,渐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状,瘤内有黏液状物积聚,如黏液囊肿。结合涂片找到巨大的孢子囊,诊断不难。三价或五价锑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剂(tartaremetic)可用于本病治疗。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鼻
-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 传染性:暂无
- 治疗率:暂无
- 多发人群:暂无
- 治疗费用:暂无
- 检查项目: 真菌组织病理学、 真菌检查、 阴道真菌检验、 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真菌病检测、 皮肤真菌镜检、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 典型症状:
- 并发症: 腹膜假黏液瘤、 皮肤黏液瘤、 心脏黏液瘤、 神经鞘黏液瘤、 左房恶性黏液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腹膜后脂肪瘤、 眶假瘤、 家族性黏液血管纤维瘤、 眼眶假瘤、 弹性假黄瘤、 小儿弹性假黄瘤、 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 胫前黏液水肿、 腹膜肿瘤、 腹膜间皮瘤、 卵巢黏液性肿瘤、 全身黏液性水肿、 黏液纤维肉瘤、 黏液性小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