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是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必要时通过生化反应、鉴别试验、动物接种等方法,以明确菌种。

检查细节、注意事项、步骤、结果解读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检查项目的不适宜人群:

暂无内容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检查项目的注意细节: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在培养期间,如发现污染菌生长,应立即转种。

2.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逐日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培养阳性可确立诊断。阴性者需培养3周方可发报告。

3.同时培养数管或连续三次培养,特别是呼吸道、肠道等部位的标本,以确保菌种的可靠性。

4.真菌的粉末状菌落,因孢子飞扬,应在无菌罩中操作。

5.对传染性较强的菌珠,保存时管口用石蜡封固。

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感染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扑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

不合宜人群:没有。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检查项目的一般步骤:

分离培养

【方法】

1.试管法: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琼脂(SDA)培养基斜面上,每个斜面接种3~4处,轻轻划破,置22~25℃温箱连续培养1~3周,做好观察记录。

2.小培养:先备好无菌玻璃平皿内有弯曲玻棒和载玻片,用无菌小刀将SDA培养基切成1cm2方块,放入无菌平皿内的载玻片中央,接种菌种后,取一片无菌盖玻片放在接种好的方块琼脂基上,平皿内放上无菌潮湿棉球,放入22~25℃温箱,待有生长后,取出盖玻片,并反覆在玻片上,乳酸棉蓝染色镜下观察。

【菌种鉴定】

根据菌种的形态、大小、结构、边缘、颜色、生长速度、表面性质、下沉现象及镜下的形态,确定菌种必要时,用鉴别培养基、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检查项目结果解读:

分离培养

【方法】

1.试管法: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琼脂(SDA)培养基斜面上,每个斜面接种3~4处,轻轻划破,置22~25℃温箱连续培养1~3周,做好观察记录。

2.小培养:先备好无菌玻璃平皿内有弯曲玻棒和载玻片,用无菌小刀将SDA培养基切成1cm2方块,放入无菌平皿内的载玻片中央,接种菌种后,取一片无菌盖玻片放在接种好的方块琼脂基上,平皿内放上无菌潮湿棉球,放入22~25℃温箱,待有生长后,取出盖玻片,并反覆在玻片上,乳酸棉蓝染色镜下观察。

【菌种鉴定】

根据菌种的形态、大小、结构、边缘、颜色、生长速度、表面性质、下沉现象及镜下的形态,确定菌种必要时,用鉴别培养基、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相关检查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