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心脏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
- 传染性:暂无
- 治疗率:60%
- 多发人群:暂无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检查项目: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 血沉方程K值、 脾脏叩诊、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骨髓细菌培养、 腹部叩诊、 膀胱叩诊、 肾脏叩诊、 骨骼叩诊、 肝上、下界叩诊、 腹部叩诊音、 肝脏及胆囊叩诊、 肺和胸膜叩诊、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腹腔脏器的叩诊、 补体结合试验、 循环免疫复合物、
- 典型症状: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弛张热、 持续性弛张热、 感染性赘生物、 甲下出血、 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 指趾端干性坏死、 拇趾与二趾趾间距大、 无菌性赘生物、 趾短小、 腊肠趾、 盗汗、 血栓性赘生物、 爪状趾、 仰趾外翻、 趾垂症、 夜间盗汗、 趾蹼间隙麻木、 趾端干枯发黑、 趾远端呈球形、
-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 勒夫勒心内膜炎、 老年人心内膜炎、 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 新生儿心肌炎、 伤寒性心肌炎、 白喉性心肌炎、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