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于结肠肠腔的黏膜脚样突起物称为结肠息肉。它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各类型病变。1982年全国结直肠癌协作组病理学者提出了我国统一的分类规范。浙江省结直肠癌协作组(1978)普查2755例结肠息肉中,新生物性的占72.3%,美国Shinya为82.7%。我国比例略低,可能由于资料来源于血吸虫性所占比例较高而新生物性相对较低有关。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肠
- 挂号科室:肛肠外科
-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 治疗率:50--70%
- 多发人群:有家族史的成年人是高发人群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检查项目: 粪便隐血试验、 隐血试验、 脑脊液隐血试验、 肠镜、 隐血试验与含铁血黄素检查、 粪便显微镜检查、 纤维肠镜、 电子肠镜、 无痛肠镜、 望远镜试验、 直肠指检、 尿隐血、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 粪便气味、 粪便性状、 粪便钙、 粪便量、 粪便粘液、 粪便脂肪、
- 典型症状: 排便频率异常、 黏液便、 排气障碍、 横结肠息肉、 排便障碍、 里急后重、 横结肠移位、 黏液尿、 频繁吐黏液、 横结肠下垂、 黏液分泌亢进、 喉咙冒黏液、 黏液性水肿、 非凹陷黏液水肿、 白色黏液状尿、 咳泡沫黏液痰、 黏液脓性痰、 黏液囊肿、 腹胀、 停止排气、
- 并发症: 结肠癌、 贫血、 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利用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 小儿肾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痨性贫血、 慢性肾性贫血、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急性失血所致贫血、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风湿病性贫血、 早产儿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