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在5~10月较多,7~9月尤易发生,此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常因食物采购疏忽(食物不新鲜、或病死性畜肉)、保存不好(各类食品混毁存放、或贮条件差)、烹调不当、生熟刀板不分或剩余物处理不当而引起。节日会餐时、饮食卫生监督不严,尤易发生食物中毒。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胃,肠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急诊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治疗率:治愈率97.8%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 检查项目: 血清冷凝集素试验、 粪便菌群失调、 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寄生虫、 伤寒、副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凝集实验、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 粪便气味、 粪便性状、 粪便钙、 粪便量、 粪便粘液、 粪便脂肪、 粪便钾、 粪便结石、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 粪便脂肪、
- 典型症状: 肩胛带“模拟瘫痪”、 水样便、 稀便、 深黄色或带绿色的水样便、 颜面潮红、 黄色蛋花样稀便、 便稀时经阴道排出、 便下恶臭、 黏液便、 便如柏油、 柏油便、 恶臭便、 脓血便、 黑便、 不排胎便、 肠鸣欲便、 胶冻状便、 肩胛带和上肢疼痛、 肋间肩胛带疼痛、 柏油样便、
- 并发症: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