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通常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膜成分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不同。测定ANGA可以协助诊断临床上各种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疾病。

检查细节、注意事项、步骤、结果解读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检查项目的不适宜人群:

暂无内容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检查项目的注意细节:

异常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一、检查前禁忌: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二、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检查项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抽血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第二步,用未知未标记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de]抗体。

第三步,加上荧光标记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de]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de]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检查项目结果解读:

第一步:抽血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第二步,用未知未标记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de]抗体。

第三步,加上荧光标记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de]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de]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相关检查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