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为正常机体免疫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具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在人体内,它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也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成为体表防御因素之一。正常人尿中无溶菌酶。某些疾病患者血清或体液内的溶菌酶活性值有显著差别,故测定溶菌酶活性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检查部位:血液血管、肾
- 科室:肾内科,血液科
- 空腹检查:否
- 禁忌人群:
- 参考价格:
溶菌酶为正常机体免疫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具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在人体内,它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也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成为体表防御因素之一。正常人尿中无溶菌酶。某些疾病患者血清或体液内的溶菌酶活性值有显著差别,故测定溶菌酶活性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积液溶菌酶——检查项目的不适宜人群:
暂无内容积液溶菌酶——检查项目的注意细节:
检查前:受试者停止服用药物并尽量减少运动以便保证检测的质量
检查时:放松身体,谨听医师的操作
不适宜人群:没有
积液溶菌酶——检查项目的一般步骤:
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平板法、比浊法。
1.溶壁微球菌平板的制备溶壁微球菌在使用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代一次,然后再接用于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24h。用无菌蒸馏水洗下菌苔,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再加蒸馏水轻轻混匀,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称沉淀物湿重,用无菌蒸馏水配成100g/L的浓菌液(菌液应在临用前配制,不宜存放过久),加热杀死,备用。
2.称琼脂粉1g,加入的1/15mol/LpH6.4PBS100ml,即成1%琼脂。
3.取溶菌酶标准品,用1/15mol/LpH6.4PBS制成5、25、100mg/L稀释液。
4.取己配制好的菌液1ml,加到50~60℃己溶化的1%琼脂中,摇匀,倾注平板(直径7~9cm平板加1%琼脂15ml),待冷凝。
5.用打孔器在溶壁微球菌琼脂平板上打孔,孔间距18~20mm,用牙签挑去孔内琼脂。
6.用毛细吸管取唾液(新鲜收集,盛于洁净平皿内,取上层清液)或血清,加入琼脂孔内。同时在另一孔内加满标准溶菌酶作为阳性对照。
7.置25~30℃18~24h,观察结果。
8.在每批测定同时,将各种浓度的溶菌酶标准液加于小孔中,同法测定溶菌环直径,用半对数纸,以溶菌酶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溶菌环直径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每毫升待检品所含溶菌酶的微克数。
积液溶菌酶——检查项目结果解读:
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平板法、比浊法。
1.溶壁微球菌平板的制备溶壁微球菌在使用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代一次,然后再接用于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24h。用无菌蒸馏水洗下菌苔,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再加蒸馏水轻轻混匀,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称沉淀物湿重,用无菌蒸馏水配成100g/L的浓菌液(菌液应在临用前配制,不宜存放过久),加热杀死,备用。
2.称琼脂粉1g,加入的1/15mol/LpH6.4PBS100ml,即成1%琼脂。
3.取溶菌酶标准品,用1/15mol/LpH6.4PBS制成5、25、100mg/L稀释液。
4.取己配制好的菌液1ml,加到50~60℃己溶化的1%琼脂中,摇匀,倾注平板(直径7~9cm平板加1%琼脂15ml),待冷凝。
5.用打孔器在溶壁微球菌琼脂平板上打孔,孔间距18~20mm,用牙签挑去孔内琼脂。
6.用毛细吸管取唾液(新鲜收集,盛于洁净平皿内,取上层清液)或血清,加入琼脂孔内。同时在另一孔内加满标准溶菌酶作为阳性对照。
7.置25~30℃18~24h,观察结果。
8.在每批测定同时,将各种浓度的溶菌酶标准液加于小孔中,同法测定溶菌环直径,用半对数纸,以溶菌酶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溶菌环直径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每毫升待检品所含溶菌酶的微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