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成分及适应症

【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氟尿嘧啶、葡萄糖。主要成份化学名称为:5-氟-2,4(1H,3H)-嘧啶二酮。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4H3FN2O2分子量:130.08

【功能主治】用于乳腺癌、消化道癌肿、恶性葡萄胎、浆膜腔癌性积液、膀胱癌的腔内化疗等。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用法和用量说明

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每日氟尿嘧啶0.5~1g(1~2瓶),每3~4周连用5日;也可每周用一次,每次氟尿嘧啶0.5~0.75g(1~1.5瓶),连用2~4周后休息2周作为一疗程。滴注速度请遵医嘱。联合化疗,常用的有:①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和长春新碱(MFO),用于消化道腺癌;②环磷腺胺、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用于乳腺癌;③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FAM)或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亚硝脲类(CCNU或甲基CCNU),用于胃癌或胆道系统和胰腺癌。具体联合化疗方案应由临床医生制定推荐,请遵医嘱。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禁忌事项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妇女妊娠初期三个月内禁用本药,应用本品期间禁止哺乳。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有腹泻,局部注射部位静脉炎,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反应如小脑变性、共济失调,亦有人出现皮疹、色素沉着、甲床变黑等。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特殊人群

【不良反应】(1)恶心、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偶见口腔黏膜炎或溃疡、腹部不适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达最低点,约在3~4周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脱发或注入药物的静脉上色素沉着相当多见。(2)静脉滴注处药物外溢可引起局部疼痛、坏死或蜂窝组织炎。(3)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4)偶见用药后心肌缺血,可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变化。

【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静脉滴注,一次按体重10-12mg/kg。一日1次或隔日1次。或遵医嘱。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妇女妊娠初期三个月内禁用本药,应用本品期间禁止哺乳。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有骨髓抑制者,剂量应减少。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药理药物作用

(1)与甲氨蝶呤合用,应先给甲氨蝶呤,4-6小时后给予氟尿嘧啶,否则会减效。(2)用本品时不宜饮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的存储及生产信息

【存储方法】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

【生产信息】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