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D2其化学名称为:9,10-开环麦角甾-5,7,10(19),22-四烯-3β-醇。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28H44O分子量:396.66
【功能主治】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3.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抽搐症及特发性手足抽搐症。
1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每日0.25~1.5mg(1~6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0万单位)。小儿每日0.075~0.25mg(3000~1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万单位)2 家族性低磷血症:成人口服每日1.25~2.5mg(5~10万单位)3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人口服每日1.25~3.75mg(5~15万单位),小儿:1.25~5mg(5~20万单位)4 肾功能不全:成人口服每日1~2.5mg(4~10万单位)5 肾性骨萎缩:成人开始剂量每日0.5mg(2万单位)。
【禁忌】高血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
【不良反应】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特殊人群】
1 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同用,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2 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2的效应,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骨软化症。3 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4 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5 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6 洋地黄类与维生素D2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2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7 大量的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存储方法】遮光,密封保存。
【生产信息】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