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3084
- 批准日期:2010-12-10
- 剂型:注射剂
- 规格:150微克
- 储存:2-8℃,避光保存。
- 有效期:
- 相关疾病: 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成分】本品主要组成成分: 活性成分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非活性成分包括甘露醇,磷酸钠,柠檬酸,聚乙二醇4000和人血白蛋白。
【功能主治】适用于治疗和预防骨髓抑制性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可预防白细胞减少症伴发的潜在的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能更好地耐受化学药物的治疗。
剂量视具体病情而定,应调节剂量使白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癌症化疗或放疗后24小时,按3-10μg/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5-10天(注意:本药不应与抗癌药物同时使用,化疗停止24小时后方可使用)。用1毫升注射用水溶解(切勿剧烈振荡),可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皮肤处进行皮下注射(要求:注射后局部皮肤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缓慢吸收)。
【禁忌】本药禁用于对rhGM-CSF或该制剂中其它成份有过敏史的病人,同样禁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
【注意事项】1 本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剂量视病人情况而定,病人对rhGM-CSF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应调节剂量使病人白细胞数量维持在所期望的水平。病人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定期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据的变化。血象恢复正常后立即停药或采用维持剂量。 2 接受本药的病人偶而会产生急性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治疗。 3 据国外文献报告:(1)rhGM-CSF很少引起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心包炎的发生率为2%,心包积液的发
【不良反应】大部分不良反应多属轻度中度。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反应罕见,并且一般是当剂量大于推荐剂量范围时才发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皮疹,发热可用扑热息痛控制,胸痛、骨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较少见。据国外报道,低血压和低氧综合症在首次给药时可能出现,但以后给药则无此现象,本品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但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建议医生参考。另外,据国外研究表明,对肺癌病人使用本药治疗时应特别仔细加以观察。
【特殊人群】
由于rhGM-CSF可以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高血浆白蛋白结合力的药物时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虽未发现rhGM-CSF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报导,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存储方法】2-8℃,避光保存。
【生产信息】广州白云山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