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lead)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除金属铅外,铅的化合物有很多,如一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二氧化铅等。由于铅的神经毒性作用往往可以在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造成儿童智能发育的损害,研究和预防铅对儿童的危害在靠智力竞争才能生存和发展的当今社会来说,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有关铅的研究正在成为儿科领域中的热点之一。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其理想的血浓度为零。然而,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引起对健康的危害。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停留在临床阶段,只有出现抽搐、惊厥和昏迷时才考虑铅中毒的诊断。此后的研究发现,铅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早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已经存在,从而提出了亚临床性铅中毒(subclinicalleadpoisoning)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和传统的中毒含义不同,儿童铅中毒并不像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铅积蓄(即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儿童的血铅水平在2.88μmol/L(60μg/dl)以下被认为是安全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既往认为正常的血铅水平先后被证实是有害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提示,血铅水平在0.48μmol/L(10μg/dl)左右时,虽尚不足以产生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已能对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能力、听力产生不利影响。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sControl,CDC)制订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0.48μmol/L(10μg/dl),不管是否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血液生化变化。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全身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内科
-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 治疗率:治愈率84%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 检查项目: 脑脊液铅、 螯合剂驱铅试验、 全血铅、 血铅、 尿铅、 脑脊液隐血试验、 脑脊液色氨酸试验、 脑脊液动力学试验、 脑脊液培养+药敏试验、 脑脊液胶体金试验、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 脑脊液蛋白、 脑脊液蛋白电泳、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性、 脑脊液游离型髓鞘碱性蛋白、 脑脊液非蛋白氮、 脑脊液、 脑脊液囊虫病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脑脊液的化学检查、
- 典型症状: 面容呈灰色、 口中有金属甜味、 腹痛伴恶心、呕吐、 牙齿呈黄色\浅灰色或深灰色、 恶心与呕吐、 拒食、 皮肤为金属颜色或石板灰色、 烧伤后恶心与呕吐、 眼底发现黄斑呈带灰色变色、 颊部脂肪消失呈老年人面容、 流涎、 流涎粘稠、 少尿、 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 恶病质面容、 痴呆面容、 肝病面容、 克汀病面容、 伤寒面容、 麻疹面容、
- 并发症: 小儿惊厥、 小儿热性惊厥、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新生儿惊厥、 黄疸、 小儿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小儿克罗恩病、 小儿尿石症、 小儿疳眼、 小儿气胸、 小儿肺不张、 小儿白塞病、 小儿泄泻、 小儿烧伤、 小儿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