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伊势、太藤首先报道本病,怀疑它是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1970年,太藤提出新的命名,称之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到1981年,日本已报道50例。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皮肤
- 挂号科室:皮肤科
-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 治疗率:60--80%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 检查项目: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眼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直接涂片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胃液显微镜检查、 粪便显微镜检查、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痰液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的显微镜检查、 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 胸腔积液显微镜检查、
- 典型症状: 脓疱性痤疮、 红晕、 鳞屑、 红斑鳞屑、 油腻性鳞屑、 鳞屑样痂皮、 黄色油腻性鳞屑、 脓疱、 妊娠时皮肤皱褶处小脓疱、
- 并发症: 脓毒症和菌血症、 烧伤脓毒症、 菌血症、 甲癣、 脑膜炎球菌血症、 脓窠疮、 伤口肉毒症、 吸烟中毒症、 妊娠中毒症、 尿毒症、 脓性指头炎、 小儿脓窠疮、 尿毒症肺炎、 真菌中毒症、 尿毒症昏迷、 维生素A中毒症、 维生素D中毒症、 尿毒症性心包炎、 老年人尿毒症性肺炎、 尿毒症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