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由班氏、马来和帝汶丝虫引起。其临床特征主要是急性期的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以及慢性期的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亦有不出现明显症状而仅于血内有微丝蚴者,即所谓ldquo;丝虫感染rdquo;。这几种丝虫的微丝蚴都具有较严格的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流中的特性。在我国丝虫病流行于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4个县、市(未包括台湾省)。据防治前调查统计,全国有丝虫病人3099.4万,居当时世界第一位,很多患者有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症状和体征。经过努力防治,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到1994年,经考核已有864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有效控制了丝虫病的传播。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淋巴
- 挂号科室:骨科,传染科
- 传染性:该病有传染性
- 治疗率:65%(外科手术治疗)
- 多发人群:有丝虫病发现地区的人群较常见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0元)
- 检查项目: 脂肪尿和乳糜尿检查、 尿液肉眼检查、 寄生虫血液检查、 尿中寄生虫检查、 血液检查、 滑膜液肉眼检查、 乳糜尿定性试验、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胞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内镜检查、 血液分析仪检查、 血液电解质检查、 阴茎夜间勃起试验检查、 尿二胆检查、 皮内试验、 尿液病原体检查、 色素内镜检查、 鼻腔内镜检查、
- 典型症状:
- 并发症: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管炎、 睾丸炎、 淋巴结炎、 颈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 腹膜后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