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检查,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何诊断鉴别

lokchunpan
2021-07-15 08:24:38

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何诊断鉴别,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心电图、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一、检查

轻度肝病患者可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临床上可无出血症状。严重肝病患者则有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特别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降低更为明显,其中各因子的活性均有减低。有人认为因子Ⅶ的生物半衰期很短,故其浓度的变化可作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指标。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心电图、B超、X线、CT、MRI、肝、肾功能及生化等检查。

以上是对于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应该如何鉴别诊断,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易混淆疾病。

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何鉴别?

一、鉴别

肝病所引起的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减少,须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减少相鉴别,其中应重视原发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维生素K试验(koller试验)可帮助鉴别。Koller试验:注射水溶性维生素K3 1mg,在24~48h后复查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活性,如果其活性比试验前上升30%以上。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良好,可以区别胆道阻塞的病因。

出血症状明显时,须与肝病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相鉴别,DIC血小板数在50×109/L(5万/mm3)以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在25s(对照13s)、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250mg/L以下,而肝病患者这些指标的降低程度没有如此显著。如果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而甲苯胺蓝可以纠正至正常或部分被纠正的,提示有肝素样物质增多。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应该做哪些检查,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