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外阴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外阴血管瘤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外阴血管瘤如何诊断鉴别,外阴血管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外阴血管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白带常规检查、阴道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 一、细针穿刺抽吸血液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是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是运用微损伤技术通过5号注射器及其针头穿刺抽取病变部位一定数量的细胞(如血液、脓液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二、阴道分泌物检查: 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阴道分泌物即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又称为白带。检查偶可发现血性分泌物。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1)分类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等。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四、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利用将子宫颈放大的显微镜,配合光源及滤镜,观察子宫颈上皮及血管的变化,以诊断是否有不正常产病变,同时判定病灶之严重程度。必要时经由阴道镜做切片检查,可以获得最精确的诊断,作为治疗的依据。
五、组织病理检查: 1、毛细血管瘤: 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内皮细胞大而多层,有些区域呈实性条索或团块状,管腔狭小。 2、海绵状血管瘤: 有较多血管或腔隙,呈扩张状,形态不规则,其内有时有血栓形成,管壁衬以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外围由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包绕。 3、鲜红斑痣: 真皮上、中部群集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血管内皮细胞不增生,周围有疏松的胶原纤维。 4、血管角质瘤: 表皮呈疣状增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乳头体及乳头层毛细血管增多、扩张,内衬一层内皮细胞,腔内充盈红细胞。部分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包绕。有些局限型在真皮深部可伴发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 以上是对于外阴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外阴血管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外阴血管瘤易混淆疾病。 外阴血管瘤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一、血管瘤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皮下出血结节: 指压时不退色,可抽出陈旧性血液,含有其他成分。血管瘤指压时颜色消失或变浅,可抽吸出鲜血。 2、绒癌转移结节: 绒毛膜癌有阴道流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绒癌病史或近年内有流产病史,血、尿HCG阳性,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异常升高。胸部X线可见转移病灶。 病灶组织学检查见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增生及出血坏死,无绒毛结构。 二、血管角质痣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为单个或数个,鲜红色或青紫色,高出皮面,圆形隆起,直径2~4cm,表面有分叶,呈草莓状,质软,压之褪色,临床上与血管角质瘤容易鉴别。 2.老年性血管瘤: 常见于中老年人,散在鲜红色或樱桃红色丘疹,呈隆起半球形,质软,故与血管角质瘤鉴别不难。 3.血管平滑肌瘤、Koposi肉瘤、血管纤维瘤和血管脂肪瘤: 根据鲜红色或紫红色角化丘疹,有些疣状增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体及乳头层毛细血管增多、扩张,一般诊断血管角质瘤不难。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外阴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外阴血管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外阴血管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