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尿崩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尿崩症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小儿尿崩症如何诊断鉴别,小儿尿崩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尿崩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染色体、尿比重(SG)、血浆渗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颅脑CT检查、头颅平片、EEG、禁水试验、禁水加压素试验 一、检查 1、本病发病与两种基因突变有关 一是加压素2型受体基因突变(性连锁隐性遗传),位于X染色体q27-28,已经发现了60多种变异方式。二是水通道-2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编码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2q13。 2、尿液检查 尿比重低于***,尿渗量低于200mOsm/(kg·H2O),给以溶质利尿,亦只能达到280~300mOsm/(kg·H2O)。 3、血液检查 可有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等。血钠>150mmol/L,晚期NPN和肌酐可增高。血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 如有肾脏受累,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尿崩症者通常尿常规正常,尿糖阴性,血钠正常或稍高。 测定血浆渗量和(或)血钠浓度:在自由摄水情况下测定基础血浆渗量和(或)血清钠离子浓度,如果分别大于295mOsm/(kg·H2O)或143mmol/L,可排除精神性烦渴症,诊断过程直接进入第(3)步,以区别诊断CDI和NDI。在血糖和尿素氮升高时,测定血清钠浓度更为准确。 4、ADH测定 中枢性尿崩症者血中ADH浓度降低,由于测定方法比较复杂,特异性及灵敏度都不高,故需通过动态观察。血循环中ADH浓度一般在10µU/ml。 如夺水试验引起尿液浓缩,则精神性烦渴症、部分性NDI及不完全性CDI都有可能。这时必须在夺水试验结束时,测定血浆ADH水平、血浆渗量及尿渗量,并与血清ADH-血清渗量或血清ADH-尿渗量关系曲线对照,前者有助于区别精神性烦渴症与CDI;后者有助于区别部分性与完全性NDI。如果血清渗量尚不足以区别正常与异常ADH反应[>295mOsm/(kg·H2O)],则以***(kg·min)速度滴注3%氯化钠2h,重复测定血浆渗量与ADH水平。禁水试验诊断尿崩症时,有25%左右的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的难点在精神性烦渴症与部分性CDI的区别。单次血清ADH测定不能完全区分上述两种情况。 注射ADH水剂***U/kg,在2h内每30分钟留尿1次。如果最高尿渗量比试验前增加50%以上,则CDI诊断成立;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再给予***U/kg ADH水剂,以区别部分性与完全性NDI。 5、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试验:如果测定血清ADH有困难,患者住院试验性给予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1-desamino-8-d-arginine vasopressin)25?g,每12小时1次,疗程为2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多尿多饮纠正,且不发生低钠血症,CDI诊断成立。如果多尿好转,多饮无变化,或发生水中毒的表现,极有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立即停止上述治疗,测定ADH,明确诊断。如果ADH治疗后多尿和多饮都不改善,则为NDI。在某些患者更大剂量的ADH治疗可以区别完全性与不完全性NDI。 6、尿崩症特殊实验室检查 (1)禁水试验(water-deprivation test):主要用于鉴定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于早晨8时开始,试验前先排尿,测体重、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测血钠和血浆渗透压。于1h内给饮水20ml/kg,随后禁饮6~8h,每1小时收集一次尿,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共收集6次,试验结束时采血测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如果病人排尿甚多,虽然禁饮还不到6h,而体重已较原来下降3%~5%,或血压明显下降,立即停止试验。正常人禁水后不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血渗透压变化不大,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超过***,尿渗透压超过800mmol/L,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比率大于***完全性尿崩症病人尿量无明显减少,比重<***,尿渗透压<280mmol/L,血浆渗透压>300mmol/L,尿渗透压低于血渗透压;而部分性尿崩症血浆渗透压最高值<300mmol/L;若尿比重最高达***以上,尿渗透压达300mmol/L,或尿渗透压与血渗透压比率大于等于2,则提示ADH分泌量正常,为精神性烦渴。 (2)禁饮结合加压素试验:用于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的鉴别。先禁水,每小时收集尿一次,测尿比重及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渗透压的差<30mmol/L时,注射水溶性加压素0.1U/kg,注射后每1小时测定尿比重或尿渗透压,连续2~4次。正常人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能较禁饮后再升高,少数增高不超过5%。有时还稍降低,中枢性尿崩症者禁饮后,尿渗透压不能显著升高,但在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升高,且超过血浆渗透压,尿量明显减少,比重达***以上甚至***,尿渗透压达300mmol/L以上;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病人,禁饮后尿渗透压能够升高,可超过血浆渗透压,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可进一步升高;如用加压素后反应不良,尿量及比重、尿渗透压无明显变化,可诊断为肾性尿崩症。 头颅MRI检查,可了解下丘脑和垂体的形态改变,排除颅内肿瘤。同时有侏儒症者可发现垂体容量变小,必要时需定期重复头颅MRI检查。头颅MRI神经垂体被破坏后,图像中神经垂体的亮点消失。一般尿崩症者其神经垂体高信号区消失。 7、 B超、影像学等各种检查可发现羊水过多,出生后有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扩张等。脑X线片检查、CT检查可发现脑组织钙化,脑电图有异常波或痫样放电等。 以上是对于小儿尿崩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尿崩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尿崩症易混淆疾病。 小儿尿崩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对尿崩症者应积极寻找病因、观察是否存在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1、血管加压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 SIADH在儿童常是医源性的。有些由于输液不当,输入低张液过多。SIADH可发生于颅内病变如脑膜炎,脑肿瘤,头部创伤等。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是可出现AVP分泌增多伴低钠血症,预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当下丘脑和垂体术后的第二期可出现AVP分泌增多。儿童用dDAVP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或遗尿时药物过量亦可发生。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可见于肺部疾患,肺阻塞疾病,机械高压通气和一些药物如卡吗西平及化疗药物。 SIA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头疼等,早期开始可有疲乏。主要由于肾水重吸收过多引起水潴留,体液容量过大,水中毒和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同时排出高渗性尿和尿排钠增多。当SIADH是慢性发生低血钠时多无明显症状,血Na<120mmol/L。如果不适当的输入低张液使血钠较快的低于130mOsm/kg时,会发生惊厥和昏迷,特别小年龄儿童,患儿肾功能正常。 2、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是由于AVP抵抗,有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患病较少而病情较重,且儿童比成人多见。 (1)先天性X连锁肾性尿崩症:为显性遗传,多为男孩发病。本病为AVP V2受体基因突变。V2受体是在肾脏激活腺苷环化酶,其受体的缺陷为G蛋白-α单位的异常。由于AVP抵抗肾脏产生大量低渗性尿液,尿渗透压常在50~100mOsm/kg。本病常在出生后断奶时发生症状,有明显的多饮多尿,渴感难以满足,出现发热,呕吐和脱水,常容易误诊为感染。患儿宁愿饮水不肯吃高热量固体食物。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患儿出现生长障碍。喂水不足经常反复发生脱水,引起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X线颅骨片常可见到额叶及基底节钙化。发生钙化的原因除与严重脱水有关外,还可能由于AVP抵抗,血中AVP浓度增高,AVP的V1和V3受体正常,通过一些独特的作用引起脑钙化。较大儿童因夜间尿多而自动减少食物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生长障碍。另外由于长期大量饮水和排出大量尿液,可发生不明显的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和膀胱扩张。 (2)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肾性尿崩症:本病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主管水通道的蛋白质中aquaporin-2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损伤管腔膜对水的渗透性,使肾小管内的滤过液不能重吸收,引起多尿。曾报告一例aquapolin-2突变患者尿中aquaporin-2增多。测尿中aquaporin-2可用于与中枢性尿崩症的鉴别。 (3)获得性尿崩症:比较常见,多是由于锂或四环素影响AVP刺激cAMP的作用,接受锂治疗者约50%可损伤尿浓缩功能,10%~20%发展为临床尿崩症,并常伴有肾小球滤过率减低。锂可能损伤AVP刺激腺苷环化酶产生,使aquaporin基因mRAN在肾集合管的表达,产生多尿。 四环素用于治疗使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转运功能被抑制。其他多囊肾,镰状细胞病也损伤肾浓缩功能。蛋白质和钠摄入减少亦可引起肾髓质张力减低发生尿崩症。 3、精神性烦渴症与CDI的临床特点 (1)精神性烦渴症:以女性多见,常有精神因素。尿量多变,夜尿增多不如白昼。可伴其他神经官能症主诉。长期强迫水化可使肾皮-髓质的渗量梯度被洗脱,ADH作用于肾小管后虽然水通道开放,但肾间质内无高渗状态存在,水不能吸收,尿液依然浓缩障碍,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2)CDI:是指下丘脑或(和)垂体病变引起ADH分泌释放不足,临床特征是在有多尿多饮的同时,生理性ADH分泌刺激因子不能引起适当的ADH分泌与释放。 鉴别诊断步骤 (1)测定血浆渗量和(或)血钠浓度:在自由摄水情况下测定基础血浆渗量和(或)血清钠离子浓度,如果分别大于295mOsm/(kg·H2O)或143mmol/L,可排除精神性烦渴症,诊断过程直接进入第(3)步,以区别诊断CDI和NDI。在血糖和尿素氮升高时,测定血清钠浓度更为准确。 (2)夺水试验:基础血浆渗量和钠浓度不增高者,先进行夺水试验,如果在体重下降5%,血浆渗量和血清钠浓度升高到295mOsm/(kg·H2O)或143mmoL/L、尿液浓缩,则精神性烦渴症诊断成立;如血、渗量和血清钠浓度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尿液不能浓缩,诊断程序进入第(3)步。 (3)注射ADH水剂:***U/kg,在2h内每30分钟留尿1次。如果最高尿渗量比试验前增加50%以上,则CDI诊断成立;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再给予***U/kg ADH水剂,以区别部分性与完全性NDI。 (4)测定ADH、血浆及尿渗量:如夺水试验引起尿液浓缩,则精神性烦渴症、部分性NDI及不完全性CDI都有可能。这时必须在夺水试验结束时,测定血浆ADH水平、血浆渗量及尿渗量,并与血清ADH-血清渗量或血清ADH-尿渗量关系曲线对照,前者有助于区别精神性烦渴症与CDI;后者有助于区别部分性与完全性NDI。如果血清渗量尚不足以区别正常与异常ADH反应[>295mOsm/(kg·H2O)],则以***(kg·min)速度滴注3%氯化钠2h,重复测定血浆渗量与ADH水平。禁水试验诊断尿崩症时,有25%左右的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的难点在精神性烦渴症与部分性CDI的区别。单次血清ADH测定不能完全区分上述两种情况。 (5)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试验:如果测定血清ADH有困难,患者住院试验性给予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1-desamino-8-d-arginine vasopressin)25?g,每12小时1次,疗程为2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多尿多饮纠正,且不发生低钠血症,CDI诊断成立。如果多尿好转,多饮无变化,或发生水中毒的表现,极有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立即停止上述治疗,测定ADH,明确诊断。如果ADH治疗后多尿和多饮都不改善,则为NDI。在某些患者更大剂量的ADH治疗可以区别完全性与不完全性NDI。 (6)测定尿AQP2:Kanno等研究了测定尿液中AQP2对NDI诊断的意义。结果显示AQP2的可溶性成分及结合成分都可在尿中测定。正常人从禁水状态转为水负荷后,尿中AQP2显著下降,给予去氨基加压素后,尿AQP2显著增加。CDI患者给予ADH后的反应与正常人相同,但NDI患者则没有这种反应。所以他们认为,尿AQP2测定可用于诊断肾脏对ADH的反应性。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精神性烦渴症、CDI及NDI可以并存,这增加了鉴别诊断的复杂性。Posner等报道1例锂盐引起NDI的患者伴发一过性CDI。Sone等报道1例50岁的患者,精神性烦渴症引起肾脏皮质-髓质渗量梯度洗脱,并发一过性NDI。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小儿尿崩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尿崩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尿崩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