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如何诊断鉴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脂肪吸收试验、半乳糖耐量试验、抗艾滋病(AIDS)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检查、CT检查 一、检查 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包括HIV病原学检测、免疫缺陷的检查、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 1、HIV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与培养、P24抗原检测、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HIV RNA及HIV抗体检测。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HIV抗体的初筛检测,如初筛试验阳性,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或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进行确诊试验。 2、免疫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检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总数,正常值>1000/μl如<200/μl,且抗HIV抗体阳性,可诊断为AIDS也可检测CD4/CD8比值,正常>1,AIDS病人<1。 3、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采用血清免疫学检验方法,检测CMV、HSV、HBV等。 4、消化吸收功能检查 脂肪吸收检查(粪苏丹Ⅲ染色、粪脂肪定量测定、13C-甘油三油酸酯呼气试验),糖类吸收试验(右旋木糖吸收试验、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蛋白质吸收试验等。小肠黏膜活检对于明确吸收不良的原因有帮助。 5、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结肠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ERCP、肛门镜等。 6、CT 作用同腹部B超,但对于胰腺的病变诊断更准确。尚可进行CT引导下胰腺穿刺。对于胰腺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诊断非常有帮助。 7、胃肠动力检测 食管测压、胃排空试验、肛门压力测定,可诊断AIDS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损害。 以上是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易混淆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如何鉴别?: 一、鉴别 1、胶原性结肠炎 临床典型表现为难治性、反复发作性、慢性水样泻,多出现于夜间,大便一般无脓血、黏液或脂肪滴,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腹泻往往持续数月乃至数年。还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严重者伴有脱水、体重减轻,一般无发热。罕见因严重脱水致死者。少数患者可出现慢性便秘的表现。本病常同时并存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达40%的患者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疾病和乳糜泻。 2、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本病就诊时病程常已有多年。临床上以慢性水样泻、腹痛、消瘦为主要表现。有研究显示约96%的患者出现慢性腹泻,水样粪便量可高达1500ml/d。可出现夜间腹泻、排便急迫感或失禁。47%的患者出现弥漫性、间歇性的轻度腹绞痛。41%的患者出现消瘦。此外,可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表现,时可出现轻度贫血。也有少数患者无腹泻出现。本病患者可伴有甲状腺疾病、乳糜泻、糖尿病。 3、放射性肠炎 急性起病者多在放疗1~2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黏液血便,累及直肠时有里急后重感。晚期则呈慢性腹痛且以脐周下腹部多见,呈痉挛性和间歇性,伴有乏力和贫血,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腹腔炎、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且有癌变可能。放射性肠炎一旦发生,其过程很可能是无法控制的,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应该做哪些检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