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病因,肺鼠疫的原因

苔上厚雪
2021-07-14 22:11:14

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鼠疫的病理病因,肺鼠疫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肺鼠疫病因

传染源:

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它是由鼠疫杆菌(Yeresinia pestis) 所致的烈性传染病。鼠类特别是褐家鼠,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一、经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二、经鼠蚤传播

通过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是主要传播途径。蚤类吸入含病菌的鼠血后,其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在其前胃内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消化道,当在叮咬其他鼠或人时,吸入的血受阻反流,病菌亦随之侵入构成感染。蚤粪亦含病菌,可因搔痒通过皮肤伤口侵入人体。

三、经皮肤传播

剥食患病啮齿类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四、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痰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借飞沫构成人→人之间的传播,并可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致病菌:

肺鼠疫的致病菌为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需氧,鼠疫杆菌含有多种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的有F1,T,V 3种:

1.F1抗原病菌的荚膜抗原,为一种糖蛋白,有高度特异性,已广泛用于血清等诊断。

2.T抗原中的鼠毒素,仅对鼠类有毒性,而细胞壁内的脂多糖内毒素则可引起人体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补体激活和组织病变。

3.V和W抗原由质粒介导,仅存在于毒型菌株,保护病菌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耐寒冷,在脓液,痰和土壤可存活1年以上。

五、发病机制

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血行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鼠疫杆菌经淋巴管至淋巴结,引起原发性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菌释放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可有感染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菌从呼吸道侵入则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出血性支气管炎和坏死性肺炎,出血坏死性肺门淋巴结炎和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炎。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肺鼠疫病因,肺鼠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肺鼠疫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肺鼠疫”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