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症状,尤其是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早期症状,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有什么表现?得了宫颈微小型浸润癌会怎样?以及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有哪些并发病症,宫颈微小型浸润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常见症状: 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脓血性白带、腰背酸痛 一、症状 宫颈微灶浸润癌同原位癌一样无特殊症状和体征,Betsill(1985)报道33%~81%的病例无症状,部分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慢性宫颈炎的种种表现,据统计***的微癌有接触性出血和不规则出血,无症状者占40%,一些作者报告慢性宫颈炎占***,轻,中度糜烂占***~***,重度糜烂占***,白斑占***,临床可疑癌占***,而宫颈光滑所占比例(***~***)却低于CIN。 1985年及1994年FIGO对Ⅰa期的诊断标准不但要求明确浸润深度,而且要求计算病变的水平播散范围,提示宫颈微灶浸润癌的诊断是组织学诊断,必须根据包括全部宫颈癌变在内的宫颈切除或宫颈锥形切除,全子宫切除标本的连续或亚连续切片显微镜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在诊断MICA中强调2点:①辅助诊断方法联合使用的必要性;②取材及组织精心制作的重要性。 二、诊断 1985年及1994年FIGO对Ⅰa期的诊断标准不但要求明确浸润深度,而且要求计算病变的水平播散范围,提示宫颈微灶浸润癌的诊断是组织学诊断,必须根据包括全部宫颈癌变在内的宫颈切除或宫颈锥形切除、全子宫切除标本的连续或亚连续切片显微镜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在诊断MICA中强调2点:①辅助诊断方法联合使用的必要性;②取材及组织精心制作的重要性。 诊断的病理学标准: 宫颈微灶浸润癌的诊断标准虽经多次修改,仍存在分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浸润间质的深度 是诊断MICA最重要的定量定性标准。国内外不同作者的标准不一,测量的深度可1~9mm不等。测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多数从基底膜开始测量,也有从癌表面以垂直方向测量至癌的浸润尖端(柯应夔,1992)。关于间质浸润深度,最初Mestwavdt以≤5mm作为诊断标准,以后不少作者沿用此标准,但发现MICA的淋巴转移率(***)和死亡率很低(Hasumi等,1986)。部分国内外学者主张浸润深度应以≤3mm为界,因发现Ⅰa期淋巴结转移大多发生在浸润深度3.1~***间。也有认为≤1mm为好,以体现既有间质浸润而又无转移。 2.肿瘤面积和体积 Burghardt和Holzer曾提出体积是决定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以500mm3为界,早已被欧洲的病理学家所接受,FIGO于1985年采用肿瘤浸润深度及宽度两个参数作为区别Ⅰa1及Ⅰa2及鉴别Ⅰb期的标准,由于镜下测量技术、体积测量的复杂性及主观因素等,有学者持反对意见。目前FIGO关于水平浸润的诊断标准已被多数作者接受。 3.脉管(淋巴管和血管)浸润 作为一个诊断标准意见不一,多数认为脉管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Boyce等,1981;Van Nagell等,1983),因此,主张脉管内有瘤栓不应再诊为MICA,但也有一些学者持否定态度(Simon等,1986)。Hasumi等(1980)报告135例MICA,在6例脉管浸润中无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Coppleson(1992)收集几组报告证明脉管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浸润<1mm,脉管受侵为0%~8%,3~5mm时则为12%~43%,说明脉管受侵是与浸润深度有关的一个因素。 4.浸润间质的病变形态(病灶融合) Fidler等(1959)首先提出病灶融合是与转移相关的一个参数,相反有认为浸润较深时融合病变常见,但与发生淋巴转移似无明显关系。Simon等(1986)认为病灶融合的概念含糊不清,且带有较多的主观性。 以上是对于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并发症,宫颈微小型浸润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常见并发症: 宫颈复发癌 一、并发病症 感染及病变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症状,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