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诊断鉴别,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小肠镜检查、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便脂肪、粪便氮、粪便肌肉纤维、木糖测定、血常规、上消化道X线钡餐、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一、检查 1.血常规 因贫血而使血中血红蛋白的总量降低。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应作上消化道钡餐、钡灌肠及消化道内镜检查。 以上是对于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易混淆疾病。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鉴别?: 一、鉴别 1.慢性肝胆疾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内外胆管梗阻等,可因胆盐的缺乏,使脂肪不能乳化及转运,故可导致脂肪泻。 2.小肠疾病 小肠切除过多(如小肠被切除全长的75%以上或仅剩余120cm时,称为短肠综合征),胃、结肠瘘或胃、回肠瘘都可因小肠的吸收面积减少,或食物不经过小肠或空肠而经瘘管直达结肠,最终均可导致腹泻。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