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如何诊断鉴别,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氯化铵负荷试验、半胱氨酸、缓冲液、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尿TH蛋白 一、检查 1.血液化验 主要表现血K+、Ca2 + 、Na+、PO43-偏低,血Cl-增高,血浆HCO3-减少,CO2结合力降低血氯升高,血HCO3-降低,血钾正常或降低。 2.尿液化验 尿中无细胞成分,HCO3-排泄分数多<5%,尿NH4+<500mmol/d,24h尿K+、Ca2 + 、Na+、PO43--排出增多。尿pH>5.5,尿钾排泄量增加。 3.负荷试验 (1)氯化铵试验:对可疑和不完全性Ⅰ型RTA常用试验;给受试者氯化铵***(kg·d),分3次口服,连续3天。第3天每小时留尿1次,测尿pH及血HCO3-,当血HCO3-降至20mmol/L以下时而尿pH>5.5,有诊断价值。有肝病者改用氯化钙1mmol/(kg·d),方法与阳性结果的判定同氯化铵负荷试验。 (2)尿铵测定:正常人尿铵排泄量约为40mmol/d,Ⅰ型RTA尿铵排泄量<40mmol/d。 (3)尿PCO2测定: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使血pH维持在***以上;当尿pH>血pH时,尿PCO2>血PCO2 ***Pa或更多则有诊断意义。即一旦尿液呈碱性,无论血HCO3-浓度是否恢复正常,如尿PCO2>***Pa可认为集合管H+分泌能力无异常。 (4)尿胱氨酸检查:近曲小管疾患时常存在胱氨酸尿,如阳性则有助于诊断(氰化物硝基氢氰酸盐试验:取尿液5ml加浓氨水1滴,5%的氰化钠3滴,呈紫红色反应为阳性)。在酸负荷试验中,如尿pH<5.5或更低,则诊断Ⅱ型RTA的亚型。 (5)碱负荷试验: ①口服碳酸氢钠法:从1mmol/(kg·d)开始,逐天加量至10mmol/(kg·d),酸中毒被纠正后,测血、尿HCO3-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尿HCO3-的百分率:尿中HCO3-量=尿HCO3- (mmol/L)×尿量(ml/min)/血浆HCO3- (mmol/L)×GFR。正常人尿HCO3-为零;Ⅱ型、混合型RTA>15%,Ⅰ型RTA<3%~5%。②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法:以4ml/min的速度滴入5%NaHC03,持续2h。注入前测患者血pH、PCO2、HCO3-浓度和尿pH、HCO3-浓度;以后分别在注入30,90min后测血pH、PCO2、HCO3-;60,120min测尿pH和HCO3-,在患者血HCO3-恢复正常时,尿中HCO3-排泄量>肾小球滤过量的15%,提示近曲小管HCO3-吸收障碍。尿HCO3-排泄分数=(尿HCO3-/血浆HCO3-/(尿肌酐/血肌酐)。血浆HCO3-浓度正常时,Ⅱ型RTA HCO3-排泄分数>15%,Ⅰ型RTA<5%。此法可鉴别Ⅰ型、Ⅱ型RTA。 4.影像学检查 KUB平片或IVP片中可发现鱼籽样肾结石。并可了解骨病情况。 5.超声波检查 可了解肾脏有无钙化及结石。 以上是对于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易混淆疾病。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需与Ⅰ型、Ⅱ型RTA及肾小球疾病所致代谢性酸中毒鉴别,后者常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氮质血症的临床表现。也需与氮质潴留所致酸中毒的其他疾病和其他类型肾小管性酸中毒鉴别。如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有时与尿毒症酸中毒可混淆,但尿毒症的代谢性酸中毒有氮质血症和血磷增高,鉴别不难。 由于遗传性特发性高钙尿症所致的肾钙化症,可引起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亦需与原发性者鉴别。此时的结石可为磷酸钙结石,但无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不完全性RTA,最易和特发性高钙血症分不清,此时,可作氯化铵负荷试验。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则各有其临床特点。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指尖健康为您介绍的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