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懂得越多越害怕
2021-07-14 18:01:39

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症状,尤其是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早期症状,小儿腓骨肌萎缩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腓骨肌萎缩症会怎样?以及小儿腓骨肌萎缩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常见症状

无力、腓肠肌拉伤、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征、肌肉萎缩、发绀、感觉障碍、猿手畸形

一、症状:

1、腓骨肌萎缩症Ⅰ型 发病在儿童期或青春期,约有2/3病例在10岁前发生,但也曾报道1岁以下或生后发病者,经常表现运动发育落后。男性比女性多见。本病在同一家族患病的个体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有较大变异。女性症状较轻。曾见一家5个孩子中,第1胎(女)、第3胎(女)、第5胎(男)均于4~5岁发病,其余2个孩子未患病。早期症状均表现双下肢远端开始,双下肢无力,行走及跑步渐感困难,肌肉萎缩常由腓骨伸趾总肌及足部小肌肉开始,然后胫前肌萎缩,渐向上发展。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大腿下1/3,故大腿和小腿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足部肌萎缩,可出现高足弓,足下垂,锤状或爪形趾。患者可有跨越步态。一般在晚期方累及手部及前臂肌肉,手指不能伸直,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而上臂发育正常。肌萎缩进展非常缓慢,部分患儿可有感觉障碍,深感觉受累常表现黑天时步态不稳或闭目难立征阳性。有些患者肢端较冷,少汗或发绀,早期反射消失,随后其他腱反射相继减弱或消失。脊柱后侧突畸形约见10%病例。

2.腓骨肌肌萎缩症Ⅱ型 发病较晚,约2/3病例在10岁后发病。进展较慢,肌肉萎缩和无力较CMTⅡ型轻,且感觉障碍不如Ⅰ型明显。

二、诊断:

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遗传家族史、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活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分子遗传学分析也可以用于诊断。

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的慢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根据青少年隐袭起病,进行性下肢远端肌萎缩,且有特殊的分布形式(以大腿下1/3为限,呈“鹤腿”),但肌力相对较好,腱反射常减弱或消失,套式感觉障碍等特点,诊断不难,有阳性家族史者可助确诊。

以上是对于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并发症,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常见并发症

腓骨肌萎缩症

一、并发病症

可出现高足弓,足下垂,锤状或爪形趾。可有感觉障碍,深感觉受累常表现黑天时步态不稳或闭目难立征阳性,脊柱后侧突畸形。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症状,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频道最新
全站最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