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健康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症状,尤其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的早期症状,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有什么表现?得了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会怎样?以及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有哪些并发病症,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常见症状: 眵泪粘腻、红眼、泪溢、视力障碍、角膜混浊 一、症状 一、症状: 1.潜伏期短,一般为24h左右,最长不超过3天。 2、自觉症状:起病急,开始时可为单眼,但迅速累及双眼,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分泌物初为浆液性,以后变为黏液纤维素性。一般病情于1~2天发展到顶点,3~4天后逐渐减轻,7~10天后恢复正常。有的病人出现全身不适、头痛、发热、鼻塞、喉痛等症状。 二、眼部表现: 1)眼睑肿胀:轻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发生。其肿胀为水肿性,不伴红痛,数天即可消退。 2)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高达70%以上,好发部位在颞上方,出血多为斑点或片状,色鲜红,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膜下都有出血,与外伤性结膜下出血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内发生,轻者1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个月后才能吸收。临床上根据结膜下是否出血分为两型: ①出血型,多见于年轻患者。 ②水肿型则见于高龄患者。 3)滤泡形成:早期因睑结膜高度充血而不明显,3~4天后待充血消退,才发现下穹隆部有较多细小滤泡形成,较EKC少而轻。 4)角膜病变: ①多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发生率高。发病3h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尖大小的多发性上皮糜烂,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片状分布,是引起眼痛、异物感的主要原因。3~4天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持续2周以上。 ②表层点状角膜上皮病变(SPK):30%左右的患者结膜炎消退后出现SPK。通常只有数个浸润点,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须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才可发现。多数在1~4周后自行消失,很少引起EKC所致的上皮下浸润,一般不造成视力损害。糖皮质激素点眼,数天内即可消失。 5)其他症状: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4、本病可由EV70和CA24两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很难加以区别。根据文献资料统计,CA24造成的结膜下出血(84%)比EV70低(98%)(P=***),出血程度也是前者低于后者,然而前者比后者更易出现全身症状。 本病在流行时期诊断不难。但在流行初期或散发病例,如不注意,可与其他病毒引起的结膜炎(如腺病毒3,4,11型所引起的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相混淆,故需加以鉴别。 以上是对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并发症,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 一、并发病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少见,综合文献报告该并发症具有如下特点: 1、多发生于成年男性。 2、常在结膜炎后2~3周发生。 3、前驱症状有发热、倦怠、头痛及感冒样症状。 4、初期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急剧的肌力低下,数天后表现为运动麻痹。 5、瘫痪也呈弛缓性,主要累及下肢。 6、重症者可造成肌肉萎缩,轻度或中等者可恢复正常。 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较为严重,并可遗留永久性瘫痪,因此值得警惕。 指尖健康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症状,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指尖健康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